亚洲av成人无遮挡网站在线观看,少妇性bbb搡bbb爽爽爽,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兔费看少妇性l交大片免费,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免費注冊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臺 論壇 博客 文庫
1234下一頁
最近訪問板塊 發(fā)新帖
查看: 125692 | 回復: 3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SCO UNIX] FAQ與故障解決 [SCO基礎問題] (2004年11月19日更新)  關閉 [復制鏈接]

論壇徽章:
1
榮譽版主
日期:2011-11-23 16:44: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收藏(0)] [報告]
發(fā)表于 2003-07-07 09:1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sco論壇中許多問題都已經反復提問多次,
請大家先閱讀以下的帖子和精華貼,
如果沒有需要的內容
再發(fā)貼提問,謝謝合作 ;)

建立<FAQ與故障解決>;是為了便于大家查找問題
希望各位網友將經常提問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跟貼寫在
后面,有如下幾個要求:
1.問題和故障描述盡可能的詳細,便于對號入座
  解答和故障解決步驟要求詳細
2.鼓勵原創(chuàng),如果是轉貼請注名.
3.相同的問題不要重復發(fā)貼.
4.為便于查看,建議每位網友只編輯一貼,如有新的內容
  可再次在原貼內編輯
5.所有與FAQ與故障解決無關的跟貼,將定期刪除,
  如果因此影響了發(fā)貼量,請見涼。
希望大家能踴躍跟貼.

論壇徽章:
1
榮譽版主
日期:2011-11-23 16:44:17
2 [報告]
發(fā)表于 2003-07-07 09:20 |只看該作者

FAQ與故障解決 [SCO基礎問題] (2004年11月19日更新)

UNIX常用命令   sdccf提供
http://72891.cn/forum/7/20030511/65456.html


  1. 1.
  2. 故障現(xiàn)象: 系統(tǒng)不能進入多用戶,顯示如下信息
  3. INIT : Cannot open /etc/inittab error :2
  4. INIT : SINGLE USER MODE
  5. 故障分析: 表明 /etc/inittab 文件已經丟失
  6. 解決步驟: 要恢復/etc/inittab ,必須重新創(chuàng)建系統(tǒng)核心環(huán)境
  7. 1)輸入root口令,進入系統(tǒng)維護模式
  8. 2) cd /etc/conf/cf.d
  9. touch /etc/.new_unix
  10. ../bin/idmkenv
  11. 按照提示輸入y ,重新創(chuàng)建核心系統(tǒng)
  12. 3) cat /etc/inittab
  13. 如果顯示不能打開 /etc/inittab 文件,輸入以下命令
  14. ln -s /var/opt/K/SCO/Unix/*/etc/inittab /etc/inittab
  15. 4) exit
  16. 系統(tǒng)將提示
  17. ENTER RUN LEVEL(0-6,s or S)
  18. 輸入2 ,進入多用戶方式
復制代碼


  1. 2.
  2. 故障現(xiàn)象: 系統(tǒng)顯示如下出錯信息
  3. No utmp entry. You must login in from lowest level - sh
  4. 故障分析: 表明系統(tǒng)注冊的記錄文件/etc/utmp , /etc/wtmp 和 /etc/utmpx中的一個
  5. 或幾個已經被破壞
  6. 解決步驟: 1)以root注冊,進入單用戶維護模式
  7. 2) 執(zhí)行以下命令清空這些文件
  8. >; /etc/utmp
  9. >; /etc/wtmp
  10. >; /etc/utmpx
復制代碼


  1. 3.
  2. 故障現(xiàn)象: 在控制臺注冊時,顯示如下錯誤提示
  3. Cannot obtain databae information on this terminal
  4. 故障分析: 表明 /etc/auth/sytem/ttys文件(終端控制數據庫)有問題
  5. 解決步驟: 1)以root注冊
  6. 2) ttyupd
  7. 確保所有在/etc/inittab中的tty設備登記項在終端控制數據庫中
  8. 有相應的登記項
復制代碼


  1. 4.
  2. 故障現(xiàn)象: 系統(tǒng)引導失敗或出現(xiàn)"NO OS"信息
  3. 故障分析: 硬盤分區(qū)中的分區(qū)引導塊(/etc/hdboot0 和 /etc/hdboot1)
  4. 或主引導塊(/etc/masterboot)以被損壞
  5. 解決步驟: 1)插入應急引導盤,
  6. 出現(xiàn) Boot: 輸入 hd(40)unix
  7. 2)進入單用戶維護模式
  8. instbb hd /dev/hd0a
  9. 將分區(qū)引導塊寫入硬盤
  10. 3) dparam -w
  11. 將主引導塊代碼寫入硬盤的主引導塊
復制代碼


  1. 5.
  2. 故障現(xiàn)象: 系統(tǒng)啟動時顯示
  3. boot not found
  4. cannot open
  5. Stage 1 boot failure : error loading hd(40)/boot
  6. 故障分析: 系統(tǒng)中的boot文件丟失
  7. 解決步驟: 1)插入應急引導盤
  8. 出現(xiàn)Boot:輸入 fd(60)unix.Z root=hd(42)
  9. 2)進入單用戶維護模式
  10. 3) umount /stand
  11. mount /stand
  12. mount -r /dev/fd0 /mnt
  13. cp /mnt/boot /stand
  14. umount /mnt
  15. 4)重新啟動機器
復制代碼


  1. 6.
  2. 故障現(xiàn)象: 系統(tǒng)引導后顯示
  3. unix not found
  4. 故障分析: 表明系統(tǒng)核心文件 unix 已經丟失
  5. 解決步驟: 可使用unix.old unix.safe 引導系統(tǒng),或者按照一下步驟恢復
  6. 1) 插入應急引導盤
  7. 出現(xiàn)Boot:輸入 fd(60)unix.Z root=hd(42) swap=hd(41)
  8. 2)進入單用戶維護模式
  9. 3)umount /stand
  10. mount /stand
  11. mount -r /dev/fd0 /mnt
  12. cp /mnt/unix.Z /stand
  13. umount /mnt
  14. 4)重新啟動系統(tǒng)
復制代碼


  1. 7.
  2. 故障現(xiàn)象: 系統(tǒng)啟動過程中,出現(xiàn) "Kernel : i/o bufs"信息并掛起引導進程
  3. 故障分析: /etc/init 文件丟失
  4. 解決步驟: 1)插入應急引導盤
  5. 出現(xiàn)Boot:直接回車繼續(xù)
  6. 2)按照要求插入應急root盤
  7. 3) /etc/mount /dev/hd0root /mnt
  8. 如果安裝失敗,用fsck 對硬盤進行檢查
  9. 4) cp /etc/init /mnt/etc/init
  10. 5) 重新啟動系統(tǒng)
復制代碼


  1. 8.
  2. 故障現(xiàn)象: 登陸時顯示 Account is disabled -- see Account Administrator
  3. 故障分析: 用戶被鎖,進accout manager 查看相應設置
  4. 解決步驟: passwd -u username
復制代碼


  1. 9.
  2. 故障現(xiàn)象: 登陸時候顯示
  3. Terminal tty is disabled -- see Account Administrator
  4. 故障分析: 終端被鎖,進terminal manager 查看相應設置
  5. 解決步驟: ttyunlock ttyname
復制代碼


  1. 怎樣制作安裝引導盤
  2. 答: 在系統(tǒng)光盤的/images/boot下有引導軟盤的映像文件N00,
  3. 1)軟盤制作步驟
  4. 將系統(tǒng)光盤插入驅動器,root用戶注冊
  5. format /dev/rfd0135ds18
  6. /mount /dev/cd0 /mnt
  7. cd /mnt/images/boot
  8. dd if=N00 of=/dev/rfd0
  9. cd /
  10. umount /mnt
  11. 2)內容檢驗
  12. 系統(tǒng)光盤/images/boot下有一個引導軟盤的校驗結果文件sums
  13. cat sums
  14. 顯示 30258 2880
  15. 為確認當前制作軟盤是否正確,可執(zhí)行以下命令進行校驗
  16. sum -r /dev/rfd0
  17. 顯示
  18. 30528 2880 /dev/rfd0
  19. 如果校驗結果與sums文件內容一致,表示軟盤制作成功。
復制代碼


  1. 安裝系統(tǒng)時, Interfactive fdisk/divvy 選項有什么不同
  2. 答: 1)None ,不掃描
  3. 2)Thorough/Destructive 徹底檢查,unix分區(qū)原有信息全部丟失
  4. 3) Thorouth/NonDestructive 徹底檢查,保留硬盤中原有信息
  5. 4)Quick/Destructive ,快速檢查,unix分區(qū)原有信息全部丟失
  6. 5)Quick/NonDestructive,快速檢查,保留硬盤中原有信息
  7. 典型的快速掃描每分鐘120MB,徹底掃描每分鐘22MB
復制代碼


  1. 怎樣保存與恢復用戶帳號信息
  2. 答: 1) 保存用戶帳號信息
  3. ap -dv >; filename
  4. 2) 恢復用戶信息
  5. ap -ro -f filename
復制代碼


  1. 簡述系統(tǒng)運行級
  2. 系統(tǒng)設置了8種實際存在的運行級,
  3. 0,1,2,3,4,5,6,S(s)
  4. a(b,c)Q(q)為虛擬運行級
  5. 1)0,1,5,6是為關閉系統(tǒng)而保留的狀態(tài)
  6. 2)2可用作普通的操作狀態(tài) q
  7. 3)3,4為用戶可自行定義的運行級
  8. 4)S(s)為單用戶維護級
  9. 5)1,S都是單用戶方式
  10. 1,將卸下除root根文件系統(tǒng)以外的所有文件系統(tǒng)
  11. S,用作維護方式,包括軟件包的安裝與刪除,系統(tǒng)的備份與恢復,文件系統(tǒng)的檢查

  12. 在對/etc/inittab文件做過任何改動后,為使其立即生效,可執(zhí)行一下命令
  13. telinit Q
  14. 該命令無需更改運行級而重新檢查并處理改動后的 /etc/inittab
復制代碼


  1. 執(zhí)行divvy,其中recover 和hd0a分區(qū)的作用是什么?
  2. -------------------+------------+--------+---+
  3. | Name | Type | New FS | # |
  4. +-------------------+------------+--------+---+
  5. | recover | NON FS | no | 6 |
  6. | hd0a | WHOLE DISK | no | 7 |
  7. 答: unix 分區(qū)的區(qū)域劃分, 分為8個區(qū) 0-7
  8. 6 被系統(tǒng)保留,用于在 必要時運行fsck程序以清理 文件系統(tǒng) ,對于另外
  9. 添加的硬盤, 需要時也可作為一般區(qū)域使用
  10. 7 對于所有硬盤,均被系統(tǒng)保留,用來代表整個分區(qū)
復制代碼

論壇徽章:
1
榮譽版主
日期:2011-11-23 16:44:17
3 [報告]
發(fā)表于 2003-07-16 14:00 |只看該作者

FAQ與故障解決 [SCO基礎問題] (2004年11月19日更新)

~~~~~~~~轉貼~~~~~~~~~

  1. 增加一塊CPU的操作步驟
  2. 答:斷電 ,開機箱 ,加CPU ,關機箱 ,通電 ,開機;
  3. 進入單用戶 ,將系統(tǒng)安裝光盤插入光驅 ,custom-->;add new-->;SMP
  4. 安裝過程中要求輸入lisence (這才是關鍵) ,軟件只需要安裝一次 ?
  5. 但一個CPU要一個lisence !要求link_unix and reboot .
  6. 引導時進入單用戶提示前的硬件列表中如果能看到兩行CPU的信息
  7. 并且用mpstat命令也能看到兩個active的CPU就OK!
  8. 根據不同機型要加不同的補丁
  9. 最新支持PVI的在506上的是oss648a
  10. http://www.caldera.com/support/ftplists/osr5list.html
復制代碼

[tomcat8890 發(fā)表于: 2003-07-11 12:07 ]


  1. OU8進kde 的方法。
  2. 1.進入CDE
  3. #linux
  4. root@ou8#export DISPLAY=19 2.168.0.8:0.0 (MY IP 192.168.0.
  5. #
  6. 2. 進入另一個終端。
  7. #startx
  8. #linux
  9. root@ou8#startkde
  10. ok!
復制代碼

[cgweb 發(fā)表于: 2003-07-14 15:07 ]


  1. 故障現(xiàn)象:
  2. app_name: ERROR- Failed to initialize policy manager. (IFOR_PM_FATAL)
  3. 故障分析:
  4. ifor_pmd, ifor_sld, and sco_cpd must never be killed. Without them, the
  5. system does not work properly. Attempts to execute licensed applications in
  6. the absence of these daemons generate messages similar to this:
  7. 解決步驟:
  8.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ifor_pmd will restart automatically if the
  9. ifor_pmd, ifor_sld, or sco_cpd daemon terminates. Use ps(C) to verify that
  10. these daemons are running. If you determine that they are not running, log
  11. in as root on the override device (/dev/tty01 or /dev/console by default)
  12. and enter ifor_pmd. Rebooting the system will also restart ifor_pmd.
復制代碼

[forsaken3333 發(fā)表于: 2003-07-16 00:07 ]


  1. 對于ping不通的解答,歸總一下有如下的一些解決方法:
  2. 1。網卡驅動安裝錯。
  3. 解決方法:cp aaa.img /tmp/VOL.000.000
  4. custom安裝驅動程序
  5. 2。PCI BUS/DEVICE/FUNCTION配置錯。
  6. 解決方法:hwconfig -r pci>;>;aaa
  7. 看aaa中關于網卡的內容
  8. 3。沒加路由。
  9. 解決方法:#route add default xxx.xxx.xxx.xxx 1
  10. /etc/rc2.d下vi一個S98route文件
  11. 加入上面那一句子
  12. 4。網線有問題。
  13. 解決方法:如果聯(lián)HUB就用568A或568B的線,如果聯(lián)路由用交叉線1、3 和2、6交換
  14. 5。IP地址、掩碼配置錯。
  15. 解決方法:#netstat -rn看網絡配置,neconfig重配IP地址和子網掩碼,注意IP的網段是否是一個里的
  16. 6。硬件有問題。
  17. 解決方法:換網卡或主機。
  18. 7。BOIS中斷錯或有沖突。
  19. 解決方法:改
  20. 8。網卡端口沒UP。
  21. 解決方法:查看狀態(tài)#ifconfig -a是否是down的
  22. #ifconfig net0 ipaddress netmask mask up啟動
復制代碼

[nahan    發(fā)表于: 2003-07-11 23:07    ]


  1. unixware7.1下的應急啟動盤怎樣做?
  2. 答:1。兩張格式化好的軟盤format -V /dev/rdsk/f03ht
  3. 2。進入單用戶模式init 1
  4. 3。執(zhí)行命令
  5. 例如
  6. /sbin/emergency_disk -d /home diskette1
  7. 按提示進行
  8. 備注:/home至少要有30M空間
  9. 制作一張軟盤大約要15分鐘。
  10. 如果磁盤結構、磁帶設備或HBA改變,請重新創(chuàng)建應急恢復盤
復制代碼

[saintdragon  發(fā)表于: 2003-07-16 13:07    ]


  1. UNIXWARE 7.1.1與7.1.3區(qū)別有多少?
  2. 答:1。SCO在713版本中推出了更新服務,通過電子化的通知和發(fā)送操作系統(tǒng)更改。
  3. 2。能運行Linux應用,有Linux內核個性化模式。
  4. 3。更多的硬件支持。如usb2.0、1.1、cdrom磁帶鼠標鍵盤軟驅等的更高級的驅動程序、Int
  5. el的超線程架構、移動媒體、SCSI3、新的和更新的圖形網絡和HBA驅動等
  6. 4。能運行大部分的OpenServer應用。
復制代碼

[saintdragon  發(fā)表于: 2003-07-17 09:07    ]


  1. 怎樣確定適合安裝sco的哪種產品
  2. 為了減少你的安裝或購買新機選型的麻煩,你可以先到
  3. http://wdb1.sco.com/chwp/owa/hch_search_form  看看,
  4. 你的機器適合安裝sco的那種產品,還需要什么補丁之類的這里都有?
  5. 這樣你在買機器前就可以確定選擇哪種機型
復制代碼

[scozzx   2003-07-17 11:07    ]


  1. 忘記root密碼怎樣處理
  2. 答:
  3. root用戶又被稱為超級用戶,它是權限最高的用戶,一旦它的密碼被忘記,
  4. 將給系統(tǒng)的維護和管理帶來很多困難,下面是忘記root密碼時的處理方法:
  5. ---- 首先,我們需要從CD-ROM 啟動系統(tǒng),命令是:
  6. ---- #boot cdrom -s
  7. ---- 系統(tǒng)啟動后,我們要把硬盤根分區(qū)掛接到光盤文件系統(tǒng)的/mnt目錄上,執(zhí)行:
  8. #mount /dev/dsk/c0t0d0s0 /mnt
  9. (該例假設根文件系統(tǒng)是/c0t0d0s0)
  10. 編輯硬盤根分區(qū)的shadow文件,將root的密碼項位置設為空。
  11. #cd /mnt/etc
  12. #vi shadow
  13. ---- 注意,有的系統(tǒng)要編輯/etc/passwd 文件而不是/etc/shadow文件。
  14. [love_unix    發(fā)表于: 2003-07-14 01:07    ]

  15. 不要這么復雜,用一張應急啟動盤,啟動系統(tǒng)后,把硬盤掛到軟盤上,然后
  16. 把passwd和shadow文件改名,再從硬盤啟動就可以直接進入維護狀態(tài)了。
  17. [simonzhan  發(fā)表于: 2003-07-17 01:07    ]

  18. 1, 在其他同樣版本的SCO UNIX機器上,以 root 執(zhí)行如右命令: #mkdev fd
  19. 2, 根據提示建立boot盤和root文件系統(tǒng)盤.
  20. 3, 在root文件系統(tǒng)盤上的/etc下有一passwd文件,將你正在執(zhí)行上述命令的機器上的/etc/shadow拷貝到root文件
  21. 系統(tǒng)中的/etc目錄下.
  22. 4, 用boot盤和root文件系統(tǒng)盤啟動你忘記密碼的計算機.
  23. 5, 在root下執(zhí)行下列命令.
  24. #fsck -y /dev/hd0root
  25. #mount /dev/hd0root /mnt
  26. 6, 將軟盤中的passwd和shadow拷貝到硬盤/etc目錄下, 注意,最好將原來的文件備份.執(zhí)行下列命令.
  27. #cd /mnt/etc
  28. #mv passwd passwd.bak
  29. #mv shadow shadow.bak
  30. #cd /
  31. #cp /etc/shadow /mnt/etc/shadow
  32. #cp /etc/passwd /mnt/etc/passwd
  33. 7, 重新啟動UNIX,用新的root口令進入.全部稿掂.
  34. 8, 這種方法在Solaris上也試驗過,仍然可行.
復制代碼

[淘金者    發(fā)表于: 2003-07-17 11:07    ]

論壇徽章:
1
榮譽版主
日期:2011-11-23 16:44:17
4 [報告]
發(fā)表于 2003-07-17 12:35 |只看該作者

FAQ與故障解決 [SCO基礎問題] (2004年11月19日更新)

~~~~~~~~轉貼~~~~~~~~~

  1. 請教如何方便地在W2K與UNIX之間切換
  2. 在UNIX中通過fdisk可以激活W2K,但在W2K中不能運行fdisK,如何激活UNIX 呢?
  3. 答:
  4. 在win2k中,打開計算機管理下面的磁盤管理,可以激活分區(qū)。
  5. 另:1、啟動openserver,在boot:提示符下健如:bootos n(其中n為win2k分區(qū)號,
  6. 可引導win2k系統(tǒng)。
  7. 2、啟動unixware時,激活boot:提示符,在其后鍵入b hd(m,n)
  8. (其中m為硬盤號,如第一塊硬盤為0,n為win2k分區(qū)號),可直接啟動win2k。
  9. 這樣切換經常會導致win2k系統(tǒng)故障,所以若非必要,不推薦這樣使用
復制代碼

[zxz0220  發(fā)表于: 2003-07-17 12:07    ]


  1. 故障現(xiàn)象: 三星X10的筆記本,內存標配為256M,CPU為迅馳1.4G,USB軟驅。
  2.           但是,每次當敲入任何關機命令(如:haltsys 或shutdown或reboot)后,
  3.           系統(tǒng)出現(xiàn)關機畫面。這時系統(tǒng)就一片死寂。敲任何鍵都沒有任何反應,
  4.           更別說是重起了。只有切掉電源。不過下次打開電源一切還是正常的
  5. 故障分析:
  6. 解決步驟: 打補釘oss644B
  7. [ycy  發(fā)表于: 2003-07-14 09:07    ]
  8. 詳細描述:
  9. 系統(tǒng)無法正常重起,請各位出出主意!      
  10. 最近買了臺三星X10的筆記本,內存標配為256M,CPU為迅馳1.4G,USB軟驅。
  11. 光驅為DVD 在安裝SCO 5.0.5時,用光盤啟動,居然不用在安裝提示符boot:
  12. 下加字符串(defbootstr no.scan)就可以跳過檢測,順利安裝。因為是256M內存?
  13. 所以在第一次安裝時加了字符串
  14. (defbootdef mem=1m-16m,16m-48m,48m-96m,96m-128m,128m-256m/n/p)
  15. 結果居然在安裝時反而死機了。后來索性不加任何參數,在boot:下直接敲回車,
  16. 居然順利的安裝好了SCO5.0.5,分配給系統(tǒng)的空間為前5G。安裝結束后,重新開機,
  17. 除了檢測不到軟盤,一切正常。但是,每次當敲入任何關機命令(如:haltsys
  18. 或shutdown或reboot)后,系統(tǒng)出現(xiàn)關機畫面。這時系統(tǒng)就一片死寂。
  19. 敲任何鍵都沒有任何反應,更別說是重起了。只有切掉電源。
  20. 不過下次打開電源一切還是正常的。
  21. 裝了這個補丁后,問題解決了。非常感謝!
  22. 并且,我在另一臺IBM的本本中也裝了這個補丁。以前在使用了UNIX后必須得要
  23. 斷電才能正常啟動WINXP(我裝了雙系統(tǒng),用sfdisk軟件做的引導菜單),
  24. 現(xiàn)在也不必這么麻煩了:)
  25. 我猜是不是現(xiàn)在的筆記本的主板是5。0。5不支持的主要原因呢?
復制代碼

[zazahai  發(fā)表于: 2003-07-14 23:07    ]


  1. netstat -nr
  2. Routing tables
  3. Destination Gateway Flags Refs Use Interface
  4. Flags 中的U,G,S,C,H各代表什么意思?
  5. 答:
  6. U(up)表示這是一個有效的路由
  7. G(gateway)表示這是一個到達某子網的路由(即網關)
  8. H(host)表示這是一個到達某主機的路由
  9. Sstatic)表示這是一個靜態(tài)路由
  10. C(clone)表示這是一個克隆路由(其它路由由此路由派生)
復制代碼

[ycy      發(fā)表于: 2003-07-21 09:07    ]


  1. SCO 教育認證介紹
  2. 與全球的其他地區(qū)一樣,SCO在中國提供兩種級別的工程師認證制度。
  3. 他們是SCO CUSA(Certificated UNIX System Administrator)和
  4. SCO ACE (Advance Certificate Engineer)。這兩種級別的認證同時存在于
  5. UnixWare 7 和OpenSever Release5兩條產品線。

  6. 同時,專為中國提供“ SCO 中國認證工程師”證書。

  7. 1 SCO OpenServer Release 5 SCO CUSA 認證課程
  8. SCO OpenServer Release 5 System Administration I,
  9. SCO OpenServer Release 5 System Administration II
  10. SCO ACE認證課程有三門:
  11. ( 1)SCO OpenServer Release 5 System Administration I,
  12. SCO OpenServer Release 5 System Administration II
  13. (2)SCO OpenServer Release 5網絡管理
  14. ( 3 ) Shell Programming for System Administrators

  15. 2 SCO Uinxware 7 SCO CUSA 認證課程
  16. SCO UnixWare 7 System Administration I,
  17. SCO UnixWare 7 System Administration II
  18. SCO ACE認證課程有三門:
  19. (1)SCO UnixWare 7 System Administration I,
  20. SCO UnixWare 7 System Administration II
  21. (2)SCO UnixWare 7網絡管理
  22. ( 3 ) Shell Programming for System Administrators

  23. 3 " SCO 中國認證工程師 "證 書
  24. (1)SCO OpenServer Release 5 System Administration I?
  25. ?SCO OpenServer Release 5 System Administration II
  26. ( 2 ) Shell Programming for System Administrators

  27. 注:中文開卷考試

  28. SCO ACE證書培訓及考試

  29.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培訓費(元) 考試代碼
  30. SCO OpenServer Release 5
  31. 241 SCO OpenServer Release 5 系統(tǒng)管理I: 用戶服務 1200 090-552
  32. 242&243 SCO OpenServer Release 5 系統(tǒng)管理II: 系統(tǒng)安裝、配置與維護 2000
  33. 325 SCO OpenServer Release 5網絡管理 090-554
  34. 610 Shell Programming for System Administrators 1500 090-056
  35. UnixWare 7
  36. 245 UnixWare 7 系統(tǒng)管理I 090-076
  37. 255 UnixWare 7 系統(tǒng)管理II
  38. 335 UnixWare 7網絡管理 090-055
  39. 610 Shell Programming for System Administrators 1500 090-056
  40. " SCO 中國認證工程師 "證 書
  41. 241 SCO OpenServer Release 5 系統(tǒng)管理I: 用戶服務 1200 090-552
  42. 242&243 SCO OpenServer Release 5 系統(tǒng)管理II: 系統(tǒng)安裝、配置與維護 2000
  43. 610 Shell Programming for System Administrators 1500 090-056

  44. 考試費:85美金或850元RMB/門。
復制代碼

論壇徽章:
1
榮譽版主
日期:2011-11-23 16:44:17
5 [報告]
發(fā)表于 2003-07-25 17:20 |只看該作者

FAQ與故障解決 [SCO基礎問題] (2004年11月19日更新)

~~~~~~~~轉貼~~~~~~~~~

  1. sco openserver 下讓一個用戶只能ftp不能telnet
  2. 答:
  3. 1.modify /etc/passwd
  4. change user's shell to /bin/true
  5. 2.modify /etc/shells
  6. add line:
  7. /bin/true
  8. this can work under almost all UNIX-like system!
復制代碼

[tommy    發(fā)表于: 2003-07-25 16:07  ]


  1. vmware上運行sco openserver時日志增長非常大的解決辦法
  2. 1. 進入/etc/conf/pack.d/clock目錄
  3. 2. 編輯space.c,將disable_tsc_clock=0改為disable_tsc_clock=1
  4. 3. 運行/etc/conf/cf.d/link_unix重編譯內核,然后重啟
  5. 看看你的日志還飛快增長嗎!
  6. 注意:好像5.0.5及以下沒有這個問題,沒有這個問題的不要這樣做。
  7. 實際系統(tǒng)作是不推薦的,可能會降低系統(tǒng)性能,
  8. 因為vmware的是虛擬機所以沒有什么性能影響
復制代碼

[scozzx      發(fā)表于: 2003-07-25 12:07    ]


  1. 如何建立UNIX和WIN98的多重引導?
  2. 答:
  3. 1、如果硬盤大小為8G以下,那末先裝98還是SCO都沒關系。
  4. 1)先裝98:用DOS的FDISK分區(qū),留2-3G的自由空間給SCO,然后正常
  5. 裝98,然后安裝SCO,裝時空間選剩余的即可。裝完在BOOT:下回車進
  6. SCO ,輸boot os×進98
  7. 2)先裝unix:在unix中分區(qū),SCO占2-3G ,其余為自由空間,裝SCO 。
  8. 完成后用98啟動盤啟動,F(xiàn)DISK正常分區(qū),安裝98 ,完成后用98啟動
  9. 盤激活UNIX分區(qū)。

  10. 2、如果硬盤大于8G,那末最好先裝SCO ,按照2)的方法裝SCO和98,但注
  11. SCO的分區(qū)大小不要超過8G。
復制代碼

[feiyan  發(fā)表于: 2003-07-24 16:07    ]


  1. 克隆unix硬盤的利器---ddcopy v1.6b發(fā)布!
  2. 下載地址:
  3. http://ddcopy.port5.com/download/ddcopy16b.zip
  4. (內含使用說明書)

  5. 可以對付包括scsi在內的各種硬盤及各種系統(tǒng)克隆,尤其是unix系統(tǒng)。即使目標盤比源盤小也行。ó斎粫䜩G失后面部份的內容,但前面的照K不務。)
  6. 支持硬盤間拷貝、分區(qū)間拷貝
  7. 支持數據映像文件分卷存儲
  8. 采用數據壓縮保存映像文件
  9. 全面超越Ghost~

  10. 注意:為了以防萬一,克隆前請備好重要數據。
復制代碼

[李大蝦    發(fā)表于: 2003-07-26 20]


  1. [轉貼]UNIX文件系統(tǒng)崩潰后的恢復技巧
  2. 隨著UNIX操作系統(tǒng)廣泛應用于金融、電信等領域,使用UNIX系統(tǒng)的用戶經常會遇到
  3. 這樣的煩惱:UNIX系統(tǒng)崩潰后,使用應急引導盤等方法仍然不能修復引導區(qū),
  4. 系統(tǒng)不能正常啟動,或者即使用應急盤啟動系統(tǒng),面對大量的資料數據也不能用
  5. 軟盤備份出來。由于UNIX系統(tǒng)是多用戶多進程的分時系統(tǒng),許多系統(tǒng)管理員面對這
  6. 種情況也沒有解決辦法,只好重裝系統(tǒng),導致大量的資料數據丟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7.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總結出一種能夠處理各種系統(tǒng)崩潰后將硬盤上任何內容拷貝
  8. 出來的方法。現(xiàn)將挽救文件系統(tǒng)的技巧介紹如下
  9. (假定系統(tǒng)為SCO UNIX OpenServer 5.0.5)。
  10. (1)準備一臺能夠正常啟動UNIX系統(tǒng)的機器(以下簡稱主硬盤 )
  11. 目前大部分電腦主板都有兩個硬盤接口,能夠連接兩個硬盤,可以通過進入CMOS查看?
  12. 然后用df-v 命令檢查主硬盤的剩余空間,要留有足夠大的自由空間。
  13. 主硬盤接在主板的IDE0口,將崩潰的硬盤(以下簡稱目標盤)接到主板的IDE1口?
  14. 兩個硬盤的跳線都設為MASTER,修改CMOS參數的Primary IDE Master和
  15. Secondary IDE Master設為自動或硬盤參數;如果主板只有一個IDE口?
  16. 將主硬盤接到電纜線的Master接口,目標盤接在Slave接口上,
  17. 同時將目標盤的DIP跳線開關撥到Slave位置上,
  18. 修改CMOS參數Primary IDE Master和Primary IDE Slave設為自動或硬盤參數。
  19. (2)配置主硬盤,增加對第二個硬盤的識別。
  20. # mkdev hd
  21. 顯示:
  22. 1. Add a hard disk to IDE controller
  23. 2. Add a hard disk to SCSI controller
  24. 3. Add a hard disk to IDA controller(EISA)
  25. 根據硬盤類型,選擇相應數字后,系統(tǒng)會自動增加一些設備類型。
  26. # divvy
  27. 假定目標盤為4.2G硬盤。
  28. 顯示主硬盤分區(qū)情況,對各分區(qū)name欄沒有命名的要重新命名,選擇
  29. n[ame] Name or rename a division
  30. 對分區(qū)0、1、2、6、7分別給一個名字,再選擇
  31. I[nstall] Install the division set-up shown
  32. (3)啟動機器,引導系統(tǒng)進入單用戶狀態(tài)。
  33. (4)修改目標盤各分區(qū)name欄。
  34. # divvy/dev/hd10
  35. 進入divvy的交互界面,顯示目標硬盤分區(qū)情況,假定目標盤為2.5G。
  36. 對0、1、2、6、7分區(qū)name欄沒有命名的要重新命名,方法同第2步。
  37. 上述工作完成后,就可以拷貝目標盤上任何分區(qū)的文件到主硬盤上,
  38. 注意不要把主硬盤上相同的文件覆蓋和破壞。
  39. 例一:將主硬盤的/stand/unix拷貝到目標盤相應位置
  40. 1#mount/dev/boot1/mnt;安裝目標盤的boot區(qū)到/mnt目錄
  41. 2#cp-r/stand/!/mnt;拷貝主硬盤上的boot文件系統(tǒng)到目標盤的boot區(qū)
  42. 3#umount/mnt;拆卸文件系統(tǒng)
  43. 例二:將目標盤上/home/cxqt目錄拷貝到主硬盤上相應目標
  44. 1#mount/dev/root1/mnt;安裝目標盤的root區(qū)到/mnt目錄
  45. 2# cp-r/home/cxqt/ home;拷貝目標盤的根文件系統(tǒng)/home/cxqt目錄到主硬盤的相應目錄
  46. 3# umount/mnt
  47. 例三:將目標盤上/home/kjqt打包拷貝下來
  48. 1#mount/dev/root1/mnt
  49. 2#cd/mnt/home
  50. 3#tar cvf/tmp/kjqt.pkg kjqt
  51. 4#umount/mnt
  52. 5#haltsys
  53. 6 將目標盤拆下,把硬盤跳線和CMOS參數改回原樣,這樣整個恢復過程完成。
復制代碼

論壇徽章:
1
榮譽版主
日期:2011-11-23 16:44:17
6 [報告]
發(fā)表于 2003-07-31 16:48 |只看該作者

FAQ與故障解決 [SCO基礎問題] (2004年11月19日更新)

~~~~~~~~轉貼~~~~~~~~~

  1. 磁盤檢測報錯問題的解決
  2. 對于有ServeRAID卡的服務器,在SCO Openserver操作系統(tǒng)中運行命令"scsibadblk"
  3. 或 "badtrk"時,SCO報錯:磁盤有很多的壞塊和壞扇區(qū)。

  4.   例如:

  5.   Scanning block 269191501, 50 % complete, bad block
  6.   count = 510 scsibadblk: exceeded bad list capacity
  7.   The following blocks have been marked 'bad'

  8.   269191790 269191791 269191792 269191793
  9.   269191795 269191796 269191797 269191798
  10.   269191000 269191001 269191002 269191003

  11.   所有帶有IBM ServeRAID卡的服務器在SCO OpenServer, 5.x版本中都有這個現(xiàn)象。

  12.   原因與解決辦法:

  13.   ServeRAID卡重新映射了陣列里所有的物理硬盤的邏輯塊地址
  14.    (logical block addresses),所以scsibadblk和badtrk工具
  15.     錯誤地解析了塊地址(block addresses),產生了錯誤的報警。

  16.   ServeRAID卡有 "Data Scrubbing"的功能,它提供了與scsibadblk
  17.    和 badtrk工具相同的檢查磁盤的功能。默認情況下,在每次啟動時都會進行。
復制代碼


  1. 安裝賽博軟件
  2. 在安裝完SCO UNIX系統(tǒng)后,重新啟動機器,進入系統(tǒng)維護模式(單用戶模式)。
  3. 一、 在“#”提示符下鍵入custom并回車。
  4. 二、 在SoftwareManager界面下,選擇Software ->;Install New ->;From scosysv ->;CD-ROM Drive 0,并依次回車。
  5. 三、 系統(tǒng)在讀取光盤信息后出現(xiàn)以下三個安裝選項:
  6. CyberWise fonts for Openserver 5.0.x (ver 1.00)
  7. CyberWise for Openserver 5.0.x resource file (ver 1.00)
  8. CyberWise for Openserver 5.0.x (ver 1.00)
  9. 用光標鍵和空格鍵全部選擇(此時每項的前面會出現(xiàn)“*”),然后用“Tab”鍵將光標移到“Install”選項上回車。
  10. 四、 系統(tǒng)開始安裝。根據系統(tǒng)提示輸入序列號和激活碼后回車,在提示下再次回車,稍后根據系統(tǒng)提示再次輸入序列號和激活碼并回車。
  11. 五、 屏幕出現(xiàn) “Do you want to switch CyberWise 1.0 Resource to chinese now? (y/n)”提示信息,鍵入Y回車,稍后在提示下再次回車。
  12. 六、 系統(tǒng)提示一些字庫安裝選項,建議全部安裝,也可以選擇安裝,共六種提示,分別是:
  13. 1. Do you install 16*16 FanTi (ch16f) (y/n)?
  14. Do you creat SNF font of ch16f (y/n)?
  15. 2. Do you install 24*24 SongTi (ch24s) (y/n)?
  16. Do you creat SNF font of ch24s (y/n)?
  17. 3. Do you install 24*24 KaiTi (ch24k) (y/n)?
  18. Do you creat SNF font (y/n)?
  19. 4. Do you install 24*24 FanTi (ch24t) (y/n)?
  20. Do you creat SNF font of ch24t (y/n)?
  21. 5. Do you install 24*24 HeiTi (ch24h) (y/n)?
  22. Do you creat SNF font of ch24h (y/n)?
  23. 6. Do you install 24*24 FangSongTi (ch24f) (y/n)?
  24. Do you creat SNF font of ch24f (y/n)?
  25. 七、 選擇完以上安裝選項后,系統(tǒng)再次提示輸入序列號和激活碼,再次輸入后回車,稍后系統(tǒng)提示:
  26. Do you want to switch CyberWise99c for OpenServer 5.0x to chinese now? (y/n) 鍵入Y回車
  27. Do you wish to keep last layout of Desktop? (y/n) 鍵入Y回車
  28. Do you wish to relink the kernel now? (y/n) 鍵入Y回車
  29. Do you want this kernel to boot by default? (y/n) 鍵入Y回車
  30. Do you want the kernel environment rebuilt? (y/n) 鍵入Y回車
  31. 稍后在提示下回車,系統(tǒng)提示安裝完成,此時在“OK”選項上回車,再將光標移到“Host”選項上回車,選擇“Exit”選項回車退出安裝畫面。
  32. 八、 重新啟動后,顯示器最下方會出現(xiàn)中軟賽博中文系統(tǒng)的提示,至此賽博漢字系統(tǒng)的安裝全部完成。
復制代碼


  1. 故障現(xiàn)象:
  2. 我已經重新安裝了三次UNIXWARE7.1.1 但每次想將install service ,
  3. enable是都回“Cannot enable install service”。 另每次mount floppy
  4. 是都報error:write-protected。 不知為何,是我安裝之初沒搞好?
  5. 還是安裝之后需要設置些什么數據嗎?
  6. 故障分析:
  7. 我終于搞清清了,原來UNIXWARE7.1.1與P4的機器存在兼容問題?
  8. 必須在UNXIWARE的使用ptf7619d啟動&補丁軟盤組安裝
  9. 解決步驟:
  10. 當提示Insert PTF diskette時,要插入ptf7619d.supp的補丁盤,
  11. 才可不回出現(xiàn)“error:write-protected”。

  12. SCO UnixWare的ptf7619d啟動&補丁軟盤組,下載網址:
  13. ftp://ftp.sco.com/pub/unixware7/ptf7619d

  14. 制作軟盤命令
  15. # dd if=ptf7619d.boot1.img of=/dev/rdsk/f03ht bs=32k <-- Boot disk 1
  16. # dd if=ptf7619d.boot2.img of=/dev/rdsk/f03ht bs=32k <-- Boot disk 2
  17. # dd if=ptf7619d.supp.image of=/dev/rdsk/f03ht bs=32k <-- Supplemental floppy
  18. 使用制作出的啟動軟盤啟動機器并安裝操作系統(tǒng),在安裝程序最后,會提示插入PTF軟盤。此時插入制作出的第三張軟盤,即補丁盤,然后選擇“Install A PTF”
復制代碼

[愚人帝國      發(fā)表于: 2003-08-02 00:08    ]


  1. 安裝引導軟盤的制作
  2. This directory structure contains images of diskettes and the tools to create
  3. floppies from these images.

  4. Contents:
  5. ezcp - Unix shell script that copies images to /dev/rfd0135ds18
  6. also known as drive A:.
  7. Example : ezcp boot/install.img or ../ezcp install.img

  8. ezcp.bat - MS-DOS batch file that uses floppycp to also copy floppy
  9. images to drive A:.
  10. Example : ezcp boot\install.img or ..\ezcp install.img

  11. floppycp.exe - MS-DOS executable to create floppies from images under
  12. MS-DOS. Type 'floppycp /h' for the usage of this program.

  13. boot/ - Directory containing the images of the installation
  14. diskettes.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see the readme.txt
  15. file in the boot directory

  16. nuc/ - Directory containing diskette images of a Unix NLM for
  17. Novell NetWare(tm).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see the
  18. readme.txt in the nuc directory.


  19. 應該這樣:
  20. e:>;cd images\install
  21. e:\images\install>;..\floppycp /d a: /f install.img

  22. 注意路徑!
  23. [li2002                發(fā)表于: 2003-08-05 06:08    ]


  24. 其實,你找到的ezcp,只不過是一個批處理文件,它實際上是調用floppycp.exe這個可執(zhí)行文件的。
  25. 你可以直接在命令行這樣輸入:
  26. e:\images\floppycp /d a: /f e:\images\boot\install.img (回車)即可。
  27. [ycguolin   發(fā)表于: 2003-08-05 07:08    ]


  28. 在有SCO UNIX光碟時,制作的方法:
  29. 1.Format a 3.5 inch high density diskette using the format(C) command.
  30. 2. mount -r /dev/cd0 /mnt
  31. 3.Change directory to the images directory:
  32. cd /mnt/images/boot
  33. NOTE: The example above assumes that your CD-ROM is mounted on the /mnt directory. If it is mounted on a different mount point, substitute that for /mnt in the example above.
  34. 4.Use dd(C) to copy the image to the diskette:
  35. dd if=image.img of=/dev/fd0 bs=18k
  36. image is the name of the image you want to copy.
  37. 5.Verify that the image was correctly written using sum(C):
  38. sum -r /dev/fd0
  39. Compare the result to the checksum file in /mnt/images/boot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image you copied.
  40. 在DOS制作的方法:
  41. Use the floppycp command to copy the image to the diskette:
  42. D:\images\floppycp \f D:\images\boot\image.img
  43. image is the name of the image you are copying.
  44. 下面是源光碟上的介紹。。。。。。。
  45. Creating the Installation Boot Diskette:
  46. To create the installation diskette under UNIX, take the following steps:
  47. 1. Format a 3.5" High Density Diskette using the Unix format(C) command. Label the diskette SCO OpenServer Release 5.0.5 Install Disk.
  48. 2. Change directory to the images directory:
  49. cd /mnt/images
  50. NOTE: The example above assumes that your CDROM is mounted on the /mnt directory. If it is mounted on some other mount point, substitute that for /mnt in the example above.
  51. 3. Use the ezcp command to copy the image to the diskette:
  52. ./ezcp boot/install.img
  53. 4. Verify that the image was correctly written using the Unix sum(C) command:
  54. sum -r /dev/fd0
  55. and compare it to the correct checksum, which is stored in install.sum
  56. NOTE: Depending on the version of your operating system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your hardware, you may use a device node other than /dev/fd0.
  57. 制作SCO UNIX 5.0.x的安裝軟盤
  58. 在DOS,或者WIN下的制作方法
  59. To create the installation diskette under MS-DOS, take the following steps:
  60. 1. Format a 3.5" High Density Diskette using the DOS format command. Label the diskette SCO OpenServer Release 5.0.5 Install Disk.
  61. 2. Use the ezcp.bat command to copy the image to the diskette:
  62. D:
  63. cd \images
  64. ezcp boot\install.img
  65. NOTE: Depending on your system's hardware configuration, your CDROM drive may have been assigned a different drive letter (eg. E
  66. win2000,red hat Linux,SCO UNIX 多操作系統(tǒng)安裝實例
  67. [I@RI      發(fā)表于: 2003-08-05 03:08    ]
復制代碼

論壇徽章:
1
榮譽版主
日期:2011-11-23 16:44:17
7 [報告]
發(fā)表于 2003-08-05 14:02 |只看該作者

FAQ與故障解決 [SCO基礎問題] (2004年11月19日更新)


  1. 對vi進行設置
  2. 用戶可以在主目錄中創(chuàng)建.exrc環(huán)境文件,用set打入
  3. 選項,每次調用vi時,就會讀入.exrc中的指令與設置。下面是
  4. .exrc環(huán)境文件的實例:
  5. set wrapmarging=8
  6. set showmode
  7. set autoindent
  8. set number
復制代碼

  1. 特殊的功能鍵和字符
  2. 當用戶使用UNIX時,用戶要用到特殊鍵和字符,以下部分將解釋這些常用的操作元素:
  3. | //在UNIX中的管道命令,為兩個命令之間的一條垂直豎線,第一條命令的輸出變成第二個命令的輸入;
  4. >; //重定向輸出符,將命令的結果出入到一個文件,因為UNIX的標準輸出設備是用戶所使用的終端顯示器,所謂"重定向"輸出,就是將輸出內容改道到其他設備文件(用戶終端顯示器也是一個設備文件),當我們的輸出改道到一個文件時,系統(tǒng)自動按要求將命令輸出內容存到文件名所指的文件中去,如果文件原先存有內容,該命令將原文件內容用新文件覆蓋;
  5. >;>; //重定向輸出符,將命令的結果追加到一個文件中;
  6. < //重定向輸入,因為UNIX的標準輸入設備是用戶所使用的終端鍵盤,所謂"重定向"輸入,就是將命令應輸入的參數由鍵盤改為從其他設備文件(用戶終端鍵盤也是一個設備文件)輸入;
  7. Ctrl+c //中斷前臺進程,正在用戶終端屏幕上顯示的作業(yè)稱為"前臺進程";
  8. Ctrl+d //文件結束符;在系統(tǒng)命令的提示符下,可以退出先前進入的與其他系統(tǒng)的Telnet或ftp連接;
  9. Ctrl+h //清除先前輸入的字符,即相當于backspace鍵。在一般的Linux聯(lián)機系統(tǒng)中,PC鍵
  10. 盤里的Del鍵時?商娲鷅ackspace鍵,而backspace鍵在此環(huán)境下有時會工作失常。
  11. Ctrl+s //暫停屏幕顯示滾動,與Ctrl+q對應使用來控制屏薦顯示滾動,例如,在用cat查看文本文件內容時。
  12. Ctrl+q //再次開始屏幕顯示的滾動,與Ctrl+S鍵配對使用,以控制屏幕滾動。
復制代碼

  1. 管道和重定向
  2. 大多數UNIX命令是簡單的,但是當使用管道將它們結合起來時,用戶能創(chuàng)建一個比較復
  3. 雜的操作。以下是管道命令的常用格式:
  4. $commandl|command2 //管道將命令1的輸出成為命令2的輸入
  5. $commandl|command2 >; fIle //管道將命令1的輸出成為命令2的輸入,
  6. 然后命令2的輸出重定向到一個磁盤文件
  7. $commandl <file //命令1的輸入改為由文件輸入
復制代碼

  1. 通配符
  2. UNIX中通配符'*'可表示任意個字符;'?'可表示任意一個字符;[…]可通配一定范圍內的字符。如:
  3. $ls *.html //列出目錄中所有網頁文件;
  4. $mv chapter* Book //將以chapter開頭的文件移入Book目錄;
  5. $rm test?? //刪除以test開頭,后續(xù)有兩個字符的所有文件
復制代碼

  1. shell 簡介
  2. Bourne shell
  3. 對普遍用戶來說,Bourne shell可以說是第一個UNIX shell ,
  4. 它是由AT&T貝爾實驗室Stephen Bourne所編寫。默認提示(
  5. Prompt)是美元符($),其環(huán)境文件為profile文件,由於文件
  6. 檔案不大,可以馬上啟動執(zhí)行。
  7. profile是存放在主目錄下的普通正文文件(Text File),通過
  8. 設置環(huán)境變量(Variable)和終端模式,可以使環(huán)境個人化,每
  9. 次注冊進入系統(tǒng)時,shell會讀入profile文件,并執(zhí)行所列出的
  10. 指令。
  11. 每當系統(tǒng)管理員創(chuàng)建新用戶的戶口時,系統(tǒng)都會自動構造一個相
  12. 應的.profile文件;而整個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文件就放置在
  13. /etc/.profile中。
  14. 用戶可以使用vi或其他正文編器修改。若要使用env命令顯示,由
  15. 於注冊時已設置了這些變量,也不一定需要另行設置。

  16. C shell
  17. C shell是由Berkeley的Bill Joy編寫,是標準BSD(Berkeley
  18. System Distributou)命令解釋,其默認提示是份符(%),環(huán)境
  19. 文件則是cshrc和.login。
  20. C shell采用C語言,是UNIX和XENIX系統(tǒng)上公共軟件的開發(fā)語
  21. 言,提供了方便工具,快速打入,校正和再打入命令行。
  22. .login是C shell的注冊環(huán)境文件,負責啟動shell,注冊時執(zhí)行
  23. 一次,而.cshrc則存放常用指令如alias等指令。譬如我們要創(chuàng)建
  24. 一個永久別名,把命令who|sort|more別名化為wh,在提示(%)
  25. 後,只需要鍵入wh即可。用戶可在.cshrc□鍵入下面一行:
  26. alias wh 'who/sort/more'

  27. Korn shell
  28. Korn shell是AT&T貝爾實驗室David Korn所開發(fā),是Bourne
  29. shell的增強版本,綜合了Bourne shell和C shell的特點和約定,
  30. 而Korn shell則比Bourne和C shell執(zhí)行得更快。
  31. Korn shell的默認提示與環(huán)境文件,跟其前身--Bourne shell一
  32. 樣,同為美元符號($)和.profile文件。

  33. 要知道用戶打算選用哪個shell工作,SCO系統(tǒng)可選用以下幾種不
  34. 同的shell工作:
  35. csh: C shell。
  36. ksh:Korn shell,組合了Bourne shell和C shell的特點以及指
  37. 令行編輯。
  38. rksh:加限制的Korn shell。
  39. rsh:加限制的Bourne shell。
  40. scosh:SCO shell(圖型化桌面)。
  41. sh:Bourne shell。
  42. uucp:UNIX到UNIX拷貝功能,它本身不是shell,而是成功注
  43. 冊後運行的程序。

  44. 不同SHELL的配置文件為:
  45. sh.profile
  46. ksh.profile .kshrc
  47. csh.login .cshrc
復制代碼


  1. 監(jiān)視系統(tǒng)裝載
  2. uptime(C)指令顯示裝載均值(一分鐘、五分鐘和十五分鐘),
  3. 即在預定時間上,排隊運行進程的平均數:$uptime
  4. W(C)指令產生如uptime(C)一樣的裝載均值訊息,并顯示誰在
  5. 系統(tǒng)上做甚麼,若用戶擁有root權限,W報告所有用戶的有關訊 息。
  6. 若沒有 ,僅顯示與用戶進程有關竹的訊息。
  7. PCPU(Process CPU,進程CPU時間 )顯示某道特定指令已運
  8. 行多久了。對控制不了的進程,這種檢查是很有用的。JCPU(
  9. Joint CPU,連合CPI時間),顯示一個終端所涉的所有進程的
  10. 總時間。
  11. sar (ADM)指令是一個系統(tǒng)活動報告程序,顯示系統(tǒng)資源累積
  12. 利用率。為指示系統(tǒng)瓶頸口(Bottleneck),sar 是非常好的實
  13. 用程序,指令語法如下:$sar〔-option〕 〔
  14. sample-interval-samples〕
  15. 例如:$sar-u120
  16. -u選項顯示CPU利用情況。如果%idle一致地低,使用效能是上升,
  17. 不過,運行的進程偷不到未用的CPU周期。
  18. 又例如使用-q選項顯示進程吞吐量。假若%swpocc大於20,就發(fā)生
  19. 交換(Swapping),可以使用大內存能減少交換 /請負活動。
復制代碼

論壇徽章:
1
榮譽版主
日期:2011-11-23 16:44:17
8 [報告]
發(fā)表于 2003-08-05 14:03 |只看該作者

FAQ與故障解決 [SCO基礎問題] (2004年11月19日更新)


  1. 檢測 TCP/IP 配置
  2. TCP/IP 協(xié)議的軟件部份包括 TCP/IP 協(xié)議層架的頂三級,即
  3. 應用級(Application Protocol)、傳送級(Transport Protocol)
  4. 和網際網級(Internet Protocol)。特定的主機名字"Localhost"
  5. 是特殊網絡"loopback"上的本地主機的別名。

  6. 要檢測 TCP/IP 協(xié)議層架的軟件部份,使用 ping 指令:
  7. #ping localhost
  8. 如果 Ping localhost 失敗,則使用 netstat -i[n],檢查網絡接
  9. 口的狀況,顯示網絡接口上分組傳輸的統(tǒng)計訊息,指令如下
  10. #netstat -i[n]
  11. n 選項強行顯示編號,而不是名字。netstat 查看自環(huán)驅動器 lo0 ,
  12. 如果 lo0 失敗,則在 /etc/tcp 中"ifconfig lo0"行指示壞了或
  13. 有錯誤。

  14. 檢測 TCP/IP 硬件
  15. 審核引導過程中,會對所職別的網絡接口產生的配置報告,而
  16. TCP/IP 協(xié)議的硬件部分包括 TCP/IP 協(xié)議層架的底兩級,即
  17. 網絡接口級和物理/硬件級。
  18. 對網上另一主機的任何通訊都是在「物理」網絡接口上傳輸,并
  19. 不會引起數據傳輸到「自環(huán)」網絡上。

  20. 使用 ping 指令檢測 TCP/IP 協(xié)議層架的硬件部份。
  21. #ping hostname

  22. #ping IP-address
  23. 如果 ping 指令失敗,則改用 netstat -i[n] 審核網絡接口。
  24. 了解 netstat -i 的輸出
  25. 如果遠地主機上使用 ping 之後,Opkts 和 Ipkts 仍然是零,那麼,
  26. 網絡接口大概使用了不同的中斷(Interrupt),而不是它的設備
  27. 驅動程序。
  28. 如果 Ipkts 不是零,而 Opkts 等於 Oerrs,那麼,網卡的 I/O 地址
  29. 可能不正確。如果 Ipkts 是零,而 Opkts 等於 Oerrs ,那麼,可
  30. 能是網絡電纜連接的不合格。
  31. pkts 除 Cloois ,再用 100 乘所得的結果,計算沖突的百
  32. 份比。如果沖突的百份比少於百份之五到十,那麼,所有網絡接
  33. 口是有效運行。
  34. 如果 ping 失敗,并查出網絡接口有問題,那麼,就該驗證網絡介
  35. 質操作。
復制代碼


  1. 調整 TCP/IP 的核心參數
  2. 沒有足夠的流資源(Stream Parameter),網絡程序是不能進行
  3. 通訊;流資源不充份的話,經常會導致較慢的吞吐率。
  4. 要核查流資源,使用 netstat -m ;也可以使用 crash 指令考察流
  5. 資源,在出現(xiàn) crash 發(fā)出的提示符'>;"時,打入"strstat"。
  6. L 列的下面有不等於零的項目,那麼,同一行中的
  7. ITEM 的項目可能需要調整。如果 FAIL 列下的數目大於或等於
  8. TOTAL 列中數目的百份之十,該資源每次應增加一或二,但不
  9. 能將該數目加倍。
  10. 由於流資源使用 RAM,當增加流資源時,應加倍小心。用戶亦可
  11. 以使用 configure 或 scoadmin 增加特定的流資源,重新連接核心
  12. 或重新引導。
復制代碼


  1. 磁帶備份
  2. 要把本地系統(tǒng)上的文件備份到遠地主機上的磁帶內時,使用
  3. 下述指令:
  4. #tar cvf -/usr|rcmd remote-host-name dd of=/dev/rct0

  5. #find /usr -depth -print|cpio -oc|rcmd remote-host-name
  6. dd of=/dev/rct0

  7. 另一方面,如果要把遠地主機上的文件備份到本地系統(tǒng)上的
  8. 磁帶內時,可以使用如下指令:
  9. #rcmd remote-host-name "tar cvf -/usr" >; /dev/rct0

  10. #rcmd remote-host-name "find /usr -depth -print|cpio -oc"
  11. >; /dev/rct0
復制代碼


  1. 啟動盤制作:你可以選擇軟盤啟動安裝,也可以選擇光盤啟動安裝,只要你的機器支持光盤啟動。如果你的機器不支持光盤啟動你就要作啟動軟盤。
  2. 方法:
  3. 1.在windows下用gzcp:提示符下運行E:\images\gzcp E:\images\boot\install.img A:。其中A:為你的軟盤符,E為你的光盤符。
  4. 2.在windows下用floppcp:提示符下運行E:\images\floppcp d/ A: /f E:\images\boot\install.img
  5. 3.在Unix下:root注冊后,在機器上插入3.5寸軟盤,并將系統(tǒng)軟件光盤放入光驅,然后敲入下面的命令: #mount /dev/cd0 /mnt<回車>;#dd if=/mnt/images/boot/N00 of=/dev/rfd0135ds18<回車>; OK!
復制代碼


  1. 安裝驅動:如果你的機器有Scsi卡或陣列卡或網卡,你需要在此輸入驅動包的地址。
  2. 如:defbootstr link="amird slha" sdsk=amird(0,0,0,0) Srom=wd(0,0,0,0)
  3. 其中,link="amird slha"指出安裝時需要聯(lián)入的驅動程序名稱(BTLDs,bootime loadable
  4. driver),sdsk=amird(0,0,0,0)指出系統(tǒng)根盤的位置,幾個數字分別為SCSI的適配器號
  5. (adapter number),總線號(bus number),SCSI ID,邏輯單元號(lun),Srom=(0,0,0,0)指
  6. 出的是EIDE(IDE)CDROM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n,n,n,n)分別代表(IDE Controller,
  7. Master/Slave,LUN,BUS),合法值為0和1。在上面的例子中,IDE Controller:0=primary,
  8. Master/Slave :0=master,LUN從:0(LUN for an EIDE/IDE device is always 0),BUS:0(BUS
  9. for an EIDE/IDE device is always 0).
復制代碼


  1. 用戶和權限管理

  2. useradd添加用戶
  3. userdel刪除用戶
  4. usermod修改用戶
  5. userls列可用用戶
  6. passwd修改口令
  7. chmod修改文件目錄權限
  8. chown修改文件目錄屬主
  9. who顯示當前在線用戶
  10. finger顯示用戶信息
復制代碼


  1. 文件系統(tǒng)操作

  2. ls列文件名
  3. cp拷貝文件
  4. mv移動文件
  5. rm刪除文件
  6. cd目錄切換
  7. mkdir建目錄
  8. rmdir刪除目錄
  9. pwd顯示當前所在目錄
  10. find搜索文件
  11. sort對文件進行排序
  12. cut對文件進行列切割
  13. paste對文件進行列組合
  14. ln文件或目錄鏈接
復制代碼


  1. 設備和終端管理
  2. mkdev 設備管理
  3. hwconfig顯示當前設備信息
  4. stty設置終端模式
  5. enable打開終端
  6. disable關閉終端
  7. IPC管理
  8. Ipcs顯示IPC狀態(tài)
  9. Ipcrm刪除信號量集、消息隊列、共享內存
復制代碼


  1. 網絡

  2. telnet登錄遠程服務器
  3. ftp文件傳輸
  4. route路由管理
  5. netstat顯示網絡狀態(tài)
  6. traceroute跟蹤網絡訪問路由
  7. netconfig網絡配置管理
  8. /etc/hosts網絡主機名文件
  9. /etc/services網絡服務端口文件
  10. /etc/inetd.conf網絡服務文件
復制代碼

論壇徽章:
1
榮譽版主
日期:2011-11-23 16:44:17
9 [報告]
發(fā)表于 2003-08-05 14:03 |只看該作者

FAQ與故障解決 [SCO基礎問題] (2004年11月19日更新)


  1. UNIX5 基本可分為六步:
  2. 1、PC機的BIOS將Master Boot Block 裝入內存。(讀取硬盤的Track 0 , Sector 0處的信息
  3. 2、Master Boot Block將分區(qū)引導塊(boot0)裝入。(讀取活動分區(qū)的sector0處的信息)。
  4. 3、若 Unix 分區(qū)是活動的,則繼續(xù)裝入boot1。
  5. 4、boot1裝入/stand/boot 。(讀取Unix的可引導文件系統(tǒng)區(qū)的信息,一般為boot文件系統(tǒng))
  6. 5、/stand/boot負責執(zhí)行所有在.bootrc中發(fā)現(xiàn)的命令,并讀取/stand/etc/default/boot 文件中的參數.
  7. 6、/stand/boot 顯示Boot:提示符,引導成功。
復制代碼


  1. UNIX5 啟動的說明:
  2. 1、/stand 是UNIX5缺省的引導系統(tǒng)/dev/boot的掛接點。一般標記為"read only"。若想修改其中內容,須將其卸載后重新掛載。
  3. 2、.bootrc is especially useful in network installations , where a packet driver and tftp driver may have to be load before user can load a kernel from network .
  4. 3、在Boot:后可以使用外部bootos 程序。Bootos 可以識別的標識有:ccpm (Concurrent CP/M)、dos、dos_12/16/32、dos_ext、nt、os2、os2.hpfs、unix、xenix等。
  5.   可用bootos ?列出現(xiàn)有已安裝文件系統(tǒng)。Bootos 后跟分區(qū)標識或分區(qū)號即可引導對應系統(tǒng)。
  6. 4、unix5中一般有四個核心,存放于/stand目錄中。除unix、unix.old外,另兩個核心為unix.install(安裝盤上的原始核心備份)、unix.safe(第一次重連核心后的備份
復制代碼


  1. Sar:統(tǒng)計單CPU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活動情況
  2. Cpusar:多處理器系統(tǒng)中單個處理器的活動情況
  3. Mpsar:多處理器系統(tǒng)中處理器的總體活動情況
  4. ?;; Sar -u:檢查是否有逃逸進程大量占用CPU
  5. 此命令的顯示有四個字段,含義如下:
  6. %usr:執(zhí)行用戶進程的時間
  7. %sys:執(zhí)行系統(tǒng)進程的時間
  8. %wio:等待完成I/O的時間
  9. %idle:空閑時間
  10. 顯示結果分析說明:
  11. 1) 一般情況下,%usr與%sys的值基本相等
  12. 2) 在一般的多用戶系統(tǒng)中,%idle通常大于40%
  13. 3) 若%wio經常>;15%,意味著硬盤有可能會造成瓶頸
  14. 4) 若%idle經常小于30%,意味著處理器能力較弱
  15. 5) 若%idle經常小于10%,表明處理器負擔過重,或者存在逃逸進程
  16. 6) 若%idle接近于0,并且%sys又遠遠高于%usr,則可能是因為內存短缺引起了大量的
  17. swapping和paging
  18. ?;; Sar -p:檢查系統(tǒng)中是否有過多的等待進程
  19. 此命令有四個相關字段:
  20. runq-sz:內存(memory)中可以運行的進程數
  21. %runocc:進程進入內存等待的概率
  22. swpq-sz:對換區(qū)(swap)中等待運行的進程數
  23. %swpocc:進程進入swap等待的概率

  24. 顯示結果分析匯總如下:
  25. 1) 若runq-sz經常大于2并且%runocc經常大于90%,意味著處理器負載過重
  26. 2) 若%swpocc不為0,表示系統(tǒng)已經置換出了進程。可以采用增加內存或減少緩沖的方法來減少swap和paging。

  27. 自動統(tǒng)計程序:
  28. 對系統(tǒng)運行狀況的判斷不能依賴于某個特定時期的數據,它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和收集的過程。Unix5提供了兩個基于月的自動統(tǒng)計程序sa1(以二進制形式收集、存放于目錄/usr/adm/sa中,以sadd為文件名,dd是一個數字,表示當月第幾天)、sa2(以可讀文本形式存放在目錄/usr/adm/sa中,文件名為:sardd)。這兩個命令可以通過crontab啟動。相關文件位于/usr/spool/cron/crontabs下sys和 root。

  29. 激活自動記錄:
  30. /usr/lib/sa/sar_enable -y
  31. ?;; 顯示記錄內容:
  32. sar -q -f /usr/adm/sa/sa10
復制代碼


  1. 問題:我改了 hosts 文件,譬如: 127.0.0.1 localhost改成: 127.0.0.1 local 不重起系統(tǒng),怎樣讓它生效?
  2. 答:# tcp stop
  3. # tcp start
  4. 建議:好多地方要用到本機的反饋地址的,建議不要修改。!
復制代碼


  1. 寫一個shell程序,能知道與聯(lián)社連接的所有線路通斷情況(提供有IP地址的文本,用ping命令檢測)
  2. ping.sh:
  3. clear
  4. for IPADDR in `cat ip.txt`
  5. do
  6. ping -c 1 $IPADDR 1>;/dev/null 2>;/dev/null
  7. RESULT=$?
  8. if [ $RESULT != 0 ]
  9. then
  10. RESULT="我沒有開機!等著吧......"
  11. else
  12. RESULT="歡迎你進入本機!"
  13. fi
  14. echo $IPADDR ': ' $RESULT
  15. done
復制代碼


  1. 取消root用戶外的其他用戶的su命令:root用戶登錄,vi /etc/auth/system/authorize,在auth:后將su選項刪除
復制代碼


  1. 創(chuàng)建帶網絡功能的SCO UNIX 5.05應急軟盤組
  2.   當SCO UNIX 系統(tǒng)發(fā)生災難性的故障時,應急引導軟盤組能夠幫你恢復系統(tǒng)。它可以恢復損壞了的root文件系統(tǒng),而無需重裝整個系統(tǒng)。如果在分布式網絡應用環(huán)境下,應用系統(tǒng)本身也已損壞,要從網絡中的其它計算機上查詢或復制應用系統(tǒng),就需要制作帶網絡功能的SCO UNIX 5.05應急軟盤組,以便可以使用rlogin、telnet、ftp等命令來登錄遠程計算機系統(tǒng)讀取文件?梢杂脙蓮3.5英寸1.44MB軟盤來創(chuàng)建應急引導軟盤組,具體步驟如下:
  3.   1?用root注冊;
  4.   2?使用SCOadmin 中Filesystems 目錄下的Floppy Manager.或鍵入以下命令:
  5.   mkdev fd;
  6.   3?在主菜單下,選擇2來創(chuàng)建應急引導軟盤組;
  7.   4?在緊接著的提問中,選擇使用的軟盤類型為2;
  8.   5?當出現(xiàn)選擇文件系統(tǒng)類型的菜單時,選擇2先創(chuàng)建boot引導軟盤;
  9.   6?對于引導軟盤,你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針對特定系統(tǒng)的引導盤,它包含有與當前系統(tǒng)一樣的核心,另一種是較小的通用核心,它鏈接的驅動程序較少。一般應選擇特定的核心,如果你當前的核心相對你的軟盤來說太大,就只能選擇建立一個通用核心;
  10.   7?插入一張空白軟盤,并回答是否要格式化軟盤;
  11.     8?在創(chuàng)建引導盤時,你會看到文件復制到軟盤上的消息,然后,使用 fsck 檢查文件系統(tǒng),當全部完成時,從驅動器上移開軟盤,貼上boot標簽;
  12.   9?按Enter鍵繼續(xù),返回選擇文件系統(tǒng)類型菜單,選擇1創(chuàng)建root根文件系統(tǒng)軟盤;
  13.   10?插入一張空白軟盤,并回答是否要格式化軟盤;
  14.   11?在軟盤上建立文件系統(tǒng)之后,將把系統(tǒng)文件復制到RAM盤上以便壓縮,其中包括將/dev/cmos 復制為/etc/cmos?root 。以后可以使用這個文件來恢復CMOS設置;
  15.   12?當看到如下消息時:
  16.   Do you want a shell escape to place extra files on the root filesystem?(y/n)回答y,你將會看到如下信息:
  17.   You can copy files into/mnt to customize your root filesystem floppy?
  18.   After you finish,type "exit 0"to continue?
  19.   You have n free blocks(512 bytes each)available on the floppy?
  20.   此時,命令提示符是<bootroot>;;
  21. 13?在<bootroot>;提示符下用下列命令復制網絡服務文件:
  22. cp/etc/services /mnt/etc/services
  23.   cp/etc/tcp mnt/etc/tcp
  24.   cp/etc/slink /mnt/etc/slink
  25.   cp/etc/ifconfig /mnt/etc/ifconfig
  26.   cp/etc/inconfig /mnt/etc/inconfig
  27.   cp/bin/who /mnt/bin/who
  28.   cp/bin/ps /mnt/bin/ps
  29.   cp/usr/bin/telnet /mnt/usr/bin/telnet
  30.   cp/usr/bin/rlogin /mnt/usr/bin/rlogin
  31.   cp/usr/bin/ftp /mnt/usr/bin/ftp
  32.   exit 0
  33.   14?輸入完成使用 fsck 檢查文件系統(tǒng),當全部完成時,從驅動器上移開軟盤,貼上root標簽,帶網絡功能的SCO UNIX 5.05應急軟盤組便制作完成。
  34.     若要使用應急軟盤組中的網絡服務功能,可在用應急軟盤組引導系統(tǒng)后,輸入tcp start 手工啟動網絡服務
復制代碼

論壇徽章:
1
榮譽版主
日期:2011-11-23 16:44:17
10 [報告]
發(fā)表于 2003-08-06 13:48 |只看該作者

FAQ與故障解決 [SCO基礎問題] (2004年11月19日更新)


  1. 發(fā)現(xiàn)VMWARE下的UNIX5.0.5也能使用USB軟驅
  2. 我新買了臺IBM。裕矗啊。罚玻恋谋颈,不帶軟驅,,只帶一個USB軟驅,,煩人,,因業(yè)務關系要在unix下使用真實軟驅,,可是在72A上安裝了5.0.5后,發(fā)現(xiàn)usb軟驅在unix下沒用,根本認不到。。。我就是安裝了5.0.7也一樣認不到。。。難道我的本本就不能在unix下讀軟盤了嗎??我不信。。。就從VMWARE入手。。安裝了4.0的VMWARE,再裝5.0.7,發(fā)現(xiàn)能識別usb軟驅,,但一定要先將本本的bios的軟驅關了(ibm的t40的本本本來是光軟互換的,,但因光驅是用超薄的,,目前沒有這么薄的軟驅,,所以只能配外掛的usb軟驅),只有當bios的軟驅關了才能將usb軟驅識別成A驅,,要不,在xp下會多一個其它盤附的軟驅(如我的在XP下就是F盤的軟驅,暈)。所以要想在VMWARE下的unix使用usb軟驅,關掉bios的軟驅設置是關鍵,,將它關了后,如果是真實的unix,會在hwconfig界面報沒有軟驅的錯誤,但在vmware內的unix卻會找到一個軟驅,并能正常使用。希望這方法能對使用usb軟驅的朋友(特別是和我一樣必須要在unix下用軟驅讀業(yè)務數據等工作的同仁)有幫助。。
  3. [想死你   發(fā)表于: 2003-08-04 21:08    ]
復制代碼


  1. 系統(tǒng)啟動時候boot: 輸入什么參數可以跳過掃描scsi設備?
  2. 答:
  3. boot:defbootstr scsi.noscan
復制代碼


  1. 系統(tǒng)精靈進程(Syetem Process ,又叫Daemon Process),不依賴于終端或用戶的進程。用ps命令查詢時,在TTY字段處顯示為“?”。
  2. 一、Unix5最先啟動的幾個系統(tǒng)進程為:
  3. 1. sched:PID=0
  4. UNIX核心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進程
  5. 系統(tǒng)啟動時創(chuàng)建其他系統(tǒng)進程
  6. 負責進程在swap和memory之間的切換(進程調度)

  7. 2. init:PID=1
  8. 初始化boot和login進程
  9. 所有用戶進程的“祖先”(ancestor)
  10. 所有非sched創(chuàng)建的系統(tǒng)進程的“祖先”(ancestor)

  11. 3. vhand:PID=2
  12. 將memory中較少使用的頁移入swap 區(qū)。
  13. 4. dbflush:PID=3
  14. 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將“buffer cache(高速緩沖存儲器)”中的內容刷新至硬盤。

  15. 5. kmdaemon:PID=4
  16. 管理保留內存池,以備服務進程中斷時取用
  17. 6. htepi_daemon:PID=5
  18. 處理“ht filesystem driver ” 的異步日志文件的修改

  19. 二、對init進程的說明:
  20. init首先完成/etc/default/boot,然后再執(zhí)行/etc/inittab中的指令。在從/etc/inittab中取得運行模式前,它首先派生一個shell完成下列工作:

  21. /etc/bcheckrc 檢查根文件系統(tǒng)
  22. /etc/ifor_pmd 執(zhí)行注冊管理程序(許可證管理)
  23. /etc/smmck 檢查TCB(Trusted Computing Base database) /etc/auth,/tcb
  24.   
  25.   若選擇了多用戶模式,init繼續(xù)派生一個shell執(zhí)行下列工作:
  26. /etc/asktimerc,/etc/authchkrc(作用同smmck,只是smmck運行于單用戶)
復制代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表回復

  

北京盛拓優(yōu)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24965號-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網監(jiān)中心備案編號: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舉報專區(qū)
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會員  聯(lián)系我們:huangweiwei@itpub.net
感謝所有關心和支持過ChinaUnix的朋友們 轉載本站內容請注明原作者名及出處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