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我將直接給出一個Singleton的簡單實現(xiàn),因為我相信你已經有這方面的一些基礎了。我們姑且把這具版本叫做1.0版
// version 1.0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singleton = null;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singleton== null)
{
singleton= new Singleton();
}
return singleton;
}
}
在上面的實例中,我想說明下面幾個Singleton的特點:(下面這些東西可能是盡人皆知的,沒有什么新鮮的)
私有(private)的構造函數,表明這個類是不可能形成實例了。這主要是怕這個類會有多個實例。
即然這個類是不可能形成實例,那么,我們需要一個靜態(tài)的方式讓其形成實例:getInstance()。注意這個方法是在new自己,因為其可以訪問私有的構造函數,所以他是可以保證實例被創(chuàng)建出來的。
在getInstance()中,先做判斷是否已形成實例,如果已形成則直接返回,否則創(chuàng)建實例。
所形成的實例保存在自己類中的私有成員中。
我們取實例時,只需要使用Singleton.getInstance()就行了。
當然,如果你覺得知道了上面這些事情后就學成了,那我給你當頭棒喝一下了,事情遠遠沒有那么簡單。
Singleton的實際版本
上面的這個程序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因為是全局性的實例,所以,在多線程情況下,所有的全局共享的東西都會變得非常的危險,這個也一樣,在多線程情況下,如果多個線程同時調用getInstance()的話,那么,可能會有多個進程同時通過 (singleton== null)的條件檢查,于是,多個實例就創(chuàng)建出來,并且很可能造成內存泄露問題。嗯,熟悉多線程的你一定會說——“我們需要線程互斥或同步”,沒錯,我們需要這個事情,于是我們的Singleton升級成1.1版,如下所示:
// version 1.1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singleton = null;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singleton==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singleton= new Singleton();
}
}
return singleton;
}
}
嗯,使用了Java的synchronized方法,看起來不錯哦。應該沒有問題了吧?!錯!這還是有問題!為什么呢?前面已經說過,如果有多個線程同時通過(singleton== null)的條件檢查(因為他們并行運行),雖然我們的synchronized方法會幫助我們同步所有的線程,讓我們并行線程變成串行的一個一個去new,那不還是一樣的嗎?同樣會出現(xiàn)很多實例。嗯,確實如此!看來,還得把那個判斷(singleton== null)條件也同步起來。于是,我們的Singleton再次升級成1.2版本,如下所示:
// version 1.2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singleton = null;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singleton== null)
{
singleton= new Singleton();
}
}
return singleton;
}
}
不錯不錯,看似很不錯了。在多線程下應該沒有什么問題了,不是嗎?的確是這樣的,1.2版的Singleton在多線程下的確沒有問題了,因為我們同步了所有的線程。只不過嘛……,什么?!還不行?!是的,還是有點小問題,我們本來只是想讓new這個操作并行就可以了,現(xiàn)在,只要是進入getInstance()的線程都得同步啊,注意,創(chuàng)建對象的動作只有一次,后面的動作全是讀取那個成員變量,這些讀取的動作不需要線程同步啊。這樣的作法感覺非常極端啊,為了一個初始化的創(chuàng)建動作,居然讓我們達上了所有的讀操作,嚴重影響后續(xù)的性能啊!
還得改!嗯,看來,在線程同步前還得加一個(singleton== null)的條件判斷,如果對象已經創(chuàng)建了,那么就不需要線程的同步了。OK,下面是1.3版的Singleton。
// version 1.3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singleton = null;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singleton==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singleton== null)
{
singleton=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singleton;
}
}
感覺代碼開始變得有點羅嗦和復雜了,不過,這可能是最不錯的一個版本了,這個版本又叫“雙重檢查”Double-Check。下面是說明:
第一個條件是說,如果實例創(chuàng)建了,那就不需要同步了,直接返回就好了。
不然,我們就開始同步線程。
第二個條件是說,如果被同步的線程中,有一個線程創(chuàng)建了對象,那么別的線程就不用再創(chuàng)建了。